近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近200名孩子在參加暑期培訓班的游泳課后,陸續出現高燒、眼睛紅腫發脹、嗓子發炎等癥狀。據某位家長說,很多孩子講,水都是綠的,孩子封閉式學游泳,把大人擋在外邊,孩子進到里面,大人看不到里面的水質。隨后,哈爾濱市疾病控制中心對該泳池進行了水質檢測,結果顯示余氯、大腸菌群、細菌總數三項指標不合格。
8月26日,哈爾濱市疾病控制中心公布了該泳池的水質檢測結果:余氯濃度為0.08毫克每升,低于0.3-0.5毫克每升的國家標準;大腸菌群大于230個每升,而國家的標準是小于或等于18個每升;細菌總數1470個每毫升,而國家的標準是小于或等于1000個每毫升。
從哈爾濱市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數據來看,這個游泳池的各項指標均已“爆表”,大人進去游泳都尚且容易受到感染,何況是一群抵抗力比較弱的學生,這樣的水質根本不適合游泳。
我國每一年都會發生多起類似這次哈爾濱游泳池學生感染的事件,前段時間有個小女孩游完泳身體皮膚大面積脫皮的新聞還讓人記憶尤新,那為何這類事件總是層出不窮呢?有兩個原因,一是游泳池管理者本身管理不到位不重視水質問題,而是監管部門監督不到位,總到發生事故才去做各種檢查。
游泳池開放季節每天都必須使用消毒劑給水質消毒,而且水中的余氯不能低于0.3-0.5mg/L這一國家標準,以上事件的這個哈爾濱某游泳池水質檢測結果中余氯僅有0.08mg/L,這已遠遠低于國家標準,這個含量水中幾乎已經沒有了余氯,又怎么能起到消毒的作用呢?水中的各種細菌含量不超標才怪,如果這個游泳池每天都有嚴格按照要求去檢測水質,投放消毒劑,那這種情況肯定是可以避免的。
我們在以往多篇文章中也提到,游泳池消毒劑是每天都要投放的,必須每天都檢測水中的余氯情況,除非是一次性投了太多的含氯消毒劑,這種情況的話就不是要補充消毒劑,而是要降低消毒劑了,不然人去游泳聞到到這么濃的余氯,呼吸道和眼睛、皮膚都會受刺激,包括打電話來咨詢的客戶也是這么提醒他們的,但是實際上還是會有些客戶覺得這是多此一舉,總覺得消毒劑我今天已經放了,含量還很足,隔兩天再加一次沒事吧,能出什么事?我又不是不消毒。然后就是這么兩天不放消毒劑,游泳池中的水就開始變綠了,這時才開始覺得慌打電話來求救,甚至有的還打電話來投訴說是消毒劑質量有問題......游泳池中的余氯,即使是在沒有人游泳的情況下也是會自行消耗的,多人游泳的話會消耗得快,游泳池每天都有人游泳還隔兩三天才放一次消毒劑,這時水中的余氯早已被消耗殆盡,游泳池中的細菌和藻類在這期間已經開始瘋長,從而水質就會變綠,人在這種水中游泳就很容易感染各種傳染病、皮膚病了。
對于公眾來講,游泳池水質的檢測,衛生監督局負有很大的責任,要多去抽查各個游泳池的水質情況,嚴格要求他們按照各項指標來維護水質,檢測不及格的游泳池藥及時公布名單,讓公眾一起加入這個監督的隊伍中,這樣雖然不能杜絕事故的發生,但起碼發生幾率會大大的降低。
国产极品女主播国产区